端午节,守护最“粽”要的你!

 又是一年端午佳节,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赛龙舟、吃粽子、挂菖蒲,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。

图片

 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、重午节、重五节、天中节等,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是集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、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。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、重午节、重五节、天中节等,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是集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、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。

 

01 端午福利免费领

图片

 

图片

 

图片

 

图片

 小小粽子,深深情意。端午节前夕,广信学校的食堂里弥漫着阵阵清香。为了让同学们的端午过得有仪式感,学校精心谋划,给每位同学准备了粽子和咸鸭蛋,同学们自觉排队、有序领取,接过温热可口的粽子,满怀感恩,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。“粽”有千种风情,有甜蜜,有咸香,每打开一个,都能收获不一样的惊喜。这次活动饱含着学校对学生的关怀,寄予了对广信学子们的美好期望。

图片

 食堂阿姨们特意将鸭蛋和粽子挂上蛋袋。挂蛋兜是中华传统习俗之一,寓意平安健康,为广信学子送上端午祝福。

图片

 

图片

 

02 由来

 端午节,起源于中国,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。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,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;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、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。总的来说,端午节起源于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,注入夏季时令“祛病防疫”风尚,把端午视为“恶月恶日”起于北方,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,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。

 

 

03 习俗

吃粽子

 粽,即“粽籺”,俗称粽子,主要材料是糯米、馅料,用箬叶(或柊叶)包裹而成,形状多样,有尖角状、四角状等。粽子由来久远,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。

 

赛龙舟

 划龙舟一直是端午期间最盛大的活动,披红挂绿、百龙汇集、村村欢笑的龙舟“趁景”和“探亲”,锣鼓喧天、争先恐后、万人争睹的“斗标”,以及一开数百桌的“龙舟饭”,都是不折不扣的民间狂欢。

 

挂艾草和菖蒲

 在端午节,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。菖蒲作为水生草本植物,有香气,可开窍醒神。同时,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,民间称之为“水剑”,寓意其可“斩千邪”。正因为这两个原因,人们过端午节时,常在门前悬挂菖蒲。艾草代表招百福,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,插在门口,可使身体健康。

图片

 

图片

 

图片

 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,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,在这个节日中,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。自古以来,每逢此时,人们载歌载舞,表达祝福。端午节来临,我们同样要以各种方式表达祝福与敬意,祈愿祖国繁荣富强、社会和谐稳定、人民安居乐业。